人生就是博



商业保理公司风险管理三大误区

来源 :钜惠保理    时间 :2023-11-17

       钜惠保理成立于2017年 ,注册地为深圳前海,主要为央企及其供应商提供:保理融资、商票贴现撮合服务。 钜惠保理践行产融结合 ,打造并运营产业链协同与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:商信云 ,引入场景、沉淀数据 ,并以此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效、便捷的供应链金融服务。

       01 “风险管理”与“业务风险”等同,只考虑业务办理的风险 ,而轻视其它业务环节的风险 。

       商业保理公司在实际经营管理活动中,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环节:
       1)企业战略管理;(2)业务与运营 :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、市场营销、销售 、运营管理 、保理业务风险管理 ;(3)财务与内部审计 ;(4)法律和合规(5)人力资源;(6)投融资 。

       据我们了解 ,很多保理公司所谈的风险管理,基本聚焦在“保理业务面风险管理”,关注的是业务办理的风险 ,在他们看来 ,对业务环节的风险进行全面管控,就是“全面风险管理”,而实际上,这仅仅是“业务全面风险管理”。

       而通常所说的“全面风险管理” ,指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所有重要环节均需进行风险识别和管控,包括上述的企业战略、投融资等等。

       02 将风险管理仅仅理解 、落实为“风险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”的编制和执行,而未执行“风险识别和处置”措施

       据调查,几乎100%在展业的保理公司都编制包含“保前”、“保中”和“保后”等风险管理流程的规章制度、管理办法等,那么 ,编制了这些规章制度的保理公司就可以说进行了风险管理了吗 ,我们认为,还不够!

       在编制规章制度的同时 ,还应执行“风险识别和处置”动作:

       1.风险识别并提出处置方案:审视、检查已经规定的每一个规章制度的各个环节、每一项业务活动 ,应用风险辨识技术和方法,并根据经验和认识 ,对隐藏的风险进行识别、分析,并提出防范和处置措施,同时 ,要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,形成风险管理方案。

       2.将风险处置方案作为制度的附录:风险管理方案应该是各个规章制度的组成部分 ,也就是说 ,如果这个规章制度中相关环节识别出100个风险点,那么,该制度应附有100个风险管理方案。

       具体做法:

       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的过程中,应全面审视和检查各个规章制度中规定的每一个步骤和操作 ,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辨识和分析,如识别出风险点时 ,应在该步骤或操作标注上【风险点检查】或其它提示标识 ,同时,应针对每一个识别出来的风险点制定风险点管控方案,管控方案应作为规章制度文件的附录一同发布执行,以便提示、要求相关责任人进行检查,并清晰、明确获知该履行的职责和承担的风险责任。

       风险点管控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素 :

       1)风险点发生的环节(明确描述风险发生在哪一个步骤或操作)
       2)风险类别、风险点描述、风险的等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;
       3)风险点第一责任部门和岗位 、人员;
       4)应采取的管控措施 ;
       5)管控措施执行检查人和复核人员;
       6)奖惩措施 。

       不对制度中涉及的风险进行识别,那么 ,风险管理规章制度本身就有风险,所以 ,单纯编制规章制度不是风险管理。

       03 风险类别到底怎么用 ,法律风险,就应该是法务人员关注的吗 ?

       几乎每一个保理公司都会规定风险类别 ,比如,法律风险 、操作风险、合规风险、信用风险 、市场风险...等 ,但实操过程中 ,有时会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,有的保理公司会规定 ,法律风险由法务人员负责、操作风险由业务人员负责... ,这一个很严重的认知偏差:

       1. 风险类别仅仅是按风险的性质进行分类 ,而非按岗位名称进行分类 。

       2. 在法务人员履职的某些环节中 ,可能会识别出“操作风险” ;专职风险管理人员在进行风险管理工作 ,如未按章办事也会涉及“操作”、“法律”、“合规”等一系列风险 ;在财务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法律和合规风险... 。

       所以,风险类别仅是一个对风险点按相同性质进行定义和归类的工具而已。

       在实际风险管理过程中 ,应对业务活动和过程进行风险识别,识别风险点后 ,此时 ,把识别出来的风险根据其性质给予归类,同时 ,再根据“谁执行谁是第一负责人”的原则 ,对风险管控的责任落实到具体人。

       在实践过程中 ,我们发现很多保理公司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着几个误区 ,在此我们提出浅见,请行业专家批评指正!



XML地图